铆足干劲提质效 齐头并进促发展——贵州能源煤-焦-化-电循环经济基地项目建设蹄疾步稳

塔吊林立,焊花飞溅,混凝土泵车与运输卡车往来不息……


夏日清晨,太阳初升,贵州能源集团水城区煤-焦-化-电循环经济基地项目建设现场一片忙碌。


图片


从空中俯瞰,项目核心地带,200万吨/年煤焦化项目、2×66万千瓦先进煤电项目、800万吨/年铁路专用线项目拔地而起,在各类机械设备轰鸣声交织成的“奋进交响曲”中,一座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的轮廓愈发清晰。


“1号炉166℃,2号炉1060℃。”自3月28日、5月31日,水城煤电化煤焦化项目2号焦炉、1号焦炉陆续点火成功后,温度不断攀升,为了能达到正式投产条件,水城煤电化对设备设施进行全方位“体检”。


图片


目前,2号焦炉烘炉工序完成,转入地下室正常加热,已具备装煤投产条件;1号焦炉预计在8月底具备装煤条件。


据了解,两台焦炉采用6.78米超大容积捣固焦炉,共计2×70孔,利用全干熄焦、烟气及上升管余热回收、煤气精准加热等先进技术,能耗为109.37千克标煤/吨焦,优于行业能效标杆水平110千克标煤/吨焦。


而在基地项目建设的另一区域,2×66万千瓦燃煤发电项目建设也在如火如荼、快马加鞭地进行。


自2024年12月12日开工建设以来,主厂区“三通一平”工作已完成90%,主体建筑工程与场坪工程同步推进,1号锅炉基础施工完成,并于2025年3月27日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,目前现场主要进行场坪、桩基、主体结构施工,预计2026年12月底实现“双投”。


2×66万千瓦燃煤发电项目,是贵州能源集团煤-焦-化-电循环经济基地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,该项目采用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技术,供电煤耗269.97克/千瓦时,优于行业标杆水平270克/千瓦时,同步建设达到超低排放标准建设脱硫、脱硝及烟气除尘设施。



火热的七月,走进贵州能源集团水城二期1060MWp新能源项目,光伏板沿着山形铺满千沟万壑,不断将光能聚集变成源源不断的电能,曾经光秃秃的“荒山石岭”正变为“金山银山”。


6月25日,贵州能源集团水城二期1060MWp顺利实现首次并网。目前,旗帜光伏电站汇集站、旗胜线、红星光伏电站汇集站、红旗线、木河光伏电站汇集站、木红线均已投用,共计具备并网发电500MWp,三期908MW已取得项目备案批复,正在进行优化选址。


作为贵州省、贵州能源集团第二个单体百万千瓦级光伏项目,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均发电量约10.176亿度,相当于年均减排二氧化碳约85万吨、减排二氧化硫102吨、减排氮氧化物154吨。

(本网站图文资料未经授权,禁止转载)

编辑:顾安娜   核稿:刘佳跃   审核:刘平政